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距离“GDP万亿之城”仅一步之遥的江苏常州,推出重磅政策为新能源产业“釜底加薪”。
1月28日,常州新春“第一会”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,会上提出目标: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、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,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,基本建成引领长三角、辐射全国、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。
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持续高歌猛进,提出“新能源之都/之城”建设目标的城市并不少见,但常州独具底气:在新能源发电(光伏、风能、氢能),新能源存储(动力、储能电池),新能源输送(输配电装备)及新能源利用(充电、新能源汽车、能源互联网)领域,龙头企业云集常州;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、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省一半、光伏电池片及组件产能约占全国10%;2022年常州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,助力GDP超9550.1亿元,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,动力电池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.5%、对该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.2%。
“全市目前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9家,其中新能源上市公司36家,占比40.91%;总市值4176亿元,占比61.68%。”中证报援引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刘敏称,在金融活水灌溉下,常州涌现了一大批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与后备企业。
为冲刺前述两个万亿目标,当天出台的 《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》(下称《新能源之都十条》)激励举措堪称“壕气”。
其中,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方面,常州将对新能源领域新入选“世界500强”“ 中国企业500强””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””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的制造业企业,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、1000万元、500万元、200万元奖励。对营业收入首次超1000亿元、500亿元、100亿元的企业,结合技术创新、绿色发展、产出效益等指标,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、500万元、200万元奖励。对新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,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、100万元、50万元奖励。对首次认定为独角兽企业、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新能源领域企业,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、50万元奖励。
对列入常州市重大项目库、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目库的项目,在竣工或投产后最高按照设备投入的12%奖励,经工信部门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,再提高10%的奖补比例,最高1000万元。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、市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实施设备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示范性技改项目,参照以上政策执行。
此外,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、产业公共创新平台 ,按国家或省实到资金1: 1配套支持,国家级最高1亿元,省级最高5000万元;对无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的平台,给予国家级最高2000万元、省级最高1000万元支持 ;对新迁入常州市的国家级重大科技、产业公共创新平台,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。
《新能源之都十条》的“抢人”力度也不小。经认定的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,对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、省“双创”人才、“龙城英才计划”顶尖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,年薪30万元以上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高薪酬人才奖励。对来常工作的青年人才,实施“生活居住双资助“政策,人才公寓3年“免费”入住,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。
应用端,到2025年,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50%。对期间建成并网的公共机构光伏项目,按0.3元/瓦标准给予投资主体一次性建设奖励;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,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.3元/千瓦时奖励,连续奖励不超过2年;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。
从2023年起,常州连续三年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安排不少于50%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。到2025年,绿色信贷余额达2000亿元以上、绿色直接融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。
同时,常州提出落实新能源领域企业股改上市奖励,其中上市辅导备案奖励50万元,申报上市材料奖励50万元,成功完成上市奖励100万元;新能源领域企业进入市级科创板后备企业名单的,首次进入奖励20万元,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奖励30万元;其它奖励项目则根据企业对地方贡献或实际投入,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奖励;新能源领域产业链上市公司实施股权类再融资且75%以上投入本地项目建设的,按照融资额的5‰给予奖励,奖励上限200万元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